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互联网导师张学宁课程有没有用

发表时间:2025-08-19 10:33:54

大宗商品的营销是一场在宏观周期与微观策略之间反复拉锯的漫长修行,九段九千字,一段一重境,从对行情的懵懂到对规则的俯瞰,每一级台阶都必须踩实,否则就会顺着陡峭的坡道一路滚回原点。段叫“见山是山”,新人入行,只认得价格,每日盯着盘面红绿跳动,心里跟着起伏,他们把营销简化为报价,把成交简化为让利,以为便宜就能换来订单,结果发现自己永远在“地板价”附近挣扎,利润薄得像刀刃,稍不留神就割破自己的喉咙。此时他们尚未意识到,大宗品是同质化的,但人性不是,真正决定成交的并不是价格,而是相对安全感,可惜段的人只看见了数字,没看见数字背后的血与泪。

经历过爆仓、毁约、质检之后,他们开始怀疑价格本身,于是疯狂寻找价格之外的差异:指标、交期、融资、结算方式、仓库位置、检验机构,每一项都被他们拆成更细的变量,试图用排列组合拼出一个“非我不可”的理由。他们学会用Excel把基差、月间差、区域差、品质差拉成一张庞大的矩阵,再用彩色条件格式标出解,仿佛只要计算足够精确,市场就会给他们一个拥抱。然而第二段的痛苦在于,变量越多,噪音越大,每一次微调都牵一发动全身,他们像走进一片没有尽头的森林,越努力越迷路,直到筋疲力尽才发现,矩阵之外还有人性,人性之外还有周期,周期之外还有政策,政策之外还有战争,战争之外还有瘟疫,世界永远比模型复杂。

从混沌里爬出来的人终于承认:大宗品就是大宗品,逃不过供需,逃不过周期,逃不过人性。于是他们不再执迷于做加法,而是开始做减法,把冗余的变量砍掉,把非核心的客户砍掉,把不擅长的品类砍掉,留下一条最锋利的链,像一把薄刃,只切最关键的环节。他们开始研究库存,研究开工率,研究港口到厂库的运费,研究下游的订单排产,甚至研究天气预报和土壤墒情,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大趋势到来之前提前半步,才能在潮水涌起时站上浪头。第三段的人不再追求每一次都赢,而是追求在输的时候少输,在赢的时候多赢,把概率拉到对自己有利的一侧,用时间换空间,用纪律换利润。

当自律已成习惯,他们开始把目光从盘面移向产业,从产业移向金融,从金融移向政治。他们懂得,大宗品的定价权从来不只在供需,而在资本,在情绪,在话语。于是他们学会讲故事,讲供给侧改革的故事,讲碳中和的故事,讲极端天气的故事,讲航运阻塞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放动,而波动就是利润。他们与研究员称兄道弟,与分析师推杯换盏,与互通有无,与投行共享路演,把原本枯燥的数据包装成扣人心弦的连续剧,让市场跟着他们的剧本起舞。第四段的人明白,价格不是被计算出来的,而是被相信出来的,只要足够多的人相信故事,故事就成真,而他们已经提前买好了座位,等着观众入场。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fm0645

邮箱咨询

3113995028@qq.com

微信号
公众号
鄂ICP备19010743号-2 ©2025 优企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