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导师张学宁课程行不行发表时间:2025-08-16 10:34:11
商业的底色是交换,但交换的刻度从古至今一直在被技术改写。远古以贝壳易猎物,工业时代以货币易标准品,信息时代以数据易注意力,智能时代以算法易预期。每一次刻度刷新,都让从可见的实体滑向不可见的协议,于是商业模式不再只是“怎么赚钱”的说明书,而是一张“如何持续重写刻度”的动态图纸。画这张图的人,必须同时握住显微镜与望远镜:显微镜用来拆解交易链条里最顽固的摩擦点,望远镜用来眺望技术演进即将打开的空白地带。只有把两个镜头叠加,才能看见下一个可以被货币化的裂缝,并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时,把裂缝扩成峡谷,再把自己变成横跨峡谷的桥梁。 裂缝往往藏在“需求折叠”处。所谓需求折叠,是指用户原本要分三步、跑三处、花三份钱才能完成的愿望,突然被折叠成一次点击、一句口令、甚至一个眼神。折叠发生之前,市场呈现的是散点;折叠发生之后,散点连成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曲线顶端会出现一个被极度放大的支付意愿。打车软件把“拦车、议价、找零”折叠成一次滑动;外卖平台把“查餐厅、拨、等找零”折叠成一个按钮;直播电商把“种草、比价、下单”折叠成一句“上链接”。商业模式的性原理,就是先于他人发现并封装这种折叠,用技术或运营手段把多步变一步,再用规模效应把一步的成本打到趋近于零,用网络效应把趋近于零的成本锁死成护城河。 封装折叠之后,需要设计“落差”。落差不是简单的低价,而是让用户在极短时间内体验到“得到感”的脉冲。脉冲强度由两个变量决定:心理预期与实际交付的差值,以及交付速度。差值越大、速度越快,脉冲越强,用户越容易产生成瘾式复购。Costco用会员费制造“不买就亏”的心理落差,瑞幸用9块9的优惠券制造“不喝就亏”的价格落差,抖音直播间用“仅此一件”的库存倒计时制造“错过就亏”的稀缺落差。商业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落差必须可控,不能让用户习惯后产生阈值,因此需要动态调节杠杆——会员费可以涨,优惠券可以缩,库存可以藏——永远让落差悬在用户脚尖前一厘米,既够得着,又必须跳一下。 跳起来的用户需要被分级萃取。传统分层是按消费金额一刀切,现代萃取是按行为密度做分子级筛取。把每一次点击、停留、、投诉都量化成“行为密度分”,再用算法把用户聚类成“高密忠诚、中密摇摆、低密路过”三大象限,针对不同象限投放不同颗粒度的权益,就能把边际成本压到极低。高密用户给股权式积分,中密用户给游戏化盲盒,低密用户给一次性。萃取的终点是把“用户”变“产消者”,让他们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反向生产内容、数据、甚至供应链需求。小红书把买家变卖家,拼多多把团长变渠道,Shein把穿搭博主变买手,都是在萃取行为密度的过程中完成了再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