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培训讲师张学宁讲师效果如何发表时间:2025-07-31 11:06:46
段先给出一个被反复验证却常被忽视的基本事实: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交换-机制”的循环,而非静态蓝图。由用户感知,交换发生在交易瞬间,机制由企业设计并持续迭代。多数创业者迷恋机制创新,却忘了与交换才是原点。不清晰,机制再花哨也只是空转;交换不顺畅,再动人也无法变现。因此,任何商业模式的讨论都应从“谁为谁解决了什么痛,愿意用什么代价换取”这一极简句式开始。句式虽短,却像手术刀,能切开宏大叙事,露出血淋淋的真相:若答案含混,再多战略解码也救不了;若答案精准,哪怕简陋如小推车,也能滚出雪崩式现金流。 第二段回到历史现场,用四个瞬间说明上述循环如何在不同技术条件下被重写。1879年,爱迪生把灯泡卖给曼哈顿下城的批用户,是“延长白天的光”,交换方式是“按灯头付月租”,机制是中央电站与铜线网络。一百二十年后,1999年,马云在杭州湖畔花园对十八罗汉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降低信息不对称”,交换方式是“在线撮合+信用背书”,机制是网站、小二与第三方担保。2012年,张一鸣在知春路的小办公室写下“信息创造”,是“让你刷到的都是你想要的”,交换方式是“注意力换取内容”,机制是算法推荐与广告竞价。2023年,OpenAI把GPT-4放进ChatGPT,是“任何人都能用自然语言调动算力”,交换方式是“增值+API调用”,机制是大模型推理与全球GPU调度。四个瞬间,技术底座、成本结构、边际收益天差地别,但底层句式从未改变:痛点的极化表达→代价的精准量化→机制的低成本。 第三段拆解端。用户感知可被拆为功能、情感、资产三重。功能对应“省时间、省钱、省体力”,情感对应“爽、酷、被尊重”,资产对应“可升值、可流通、可抵押”。多数失败产品错把功能当全部,于是陷入性价比红海;少数爆款把情感做成社交货币,于是溢价飞起;罕见的长周期赢家在三重之间做动态平衡,像苹果把“好用”变“好看”再变“身份”,像茅台把“好喝”变“社交硬通货”再变“金融衍生品”。端的难点不在发明,而在取舍:把80%资源砸向用户最敏感的那20%痛点,其余全部砍掉。取舍需要数据,更需要勇气,因为砍掉的功能往往凝聚团队心血。真正的取舍标准只有一个:用户是否愿意为此多付一块钱或多半分钟注意力。 第四段进入交换端。交换的核心是降低交易成本里的“信任税”。传统商业靠品牌、靠担保、靠熟人网络;互联网靠评价、靠数据、靠平台背书;区块链靠代码、靠不可篡改、靠共识算法。信任税越低,交换越顺滑,边际成本越逼近零。但信任税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转移:用平台规则把“怕被骗”的税转嫁给小二和保证金;拼多多用社交拼团把“怕买贵”的税转嫁给熟人关系;抖音用算法推荐把“怕错过”的税转嫁给内容创。交换端的创新常常表现为“税种”与“纳税人”的重新分配。创业者要问自己:我替用户省了哪一笔税,又把税转嫁给了谁,被转嫁者是否心甘情愿。 |